“没错,我们有磁轨炮、化学能火箭,还有各种先进的防御工事,它要是敢来,定叫它有来无回!”
另一位士兵也跟着附和,眼中闪烁着盲目自信的光芒。
他们的观点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同,这些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杰顿的恐怖,仅仅凭借着现有的武器装备和有限的情报,就低估了杰顿的实力。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此表示担忧。
“唉……不能掉以轻心啊,地狱之门基地的遭遇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只生物既然能攻破那里,就说明它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能力。”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不能盲目自大。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准备,但谁也不知道它还有什么隐藏的手段。”
另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也点头表示赞同,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但无论如何,基地内的备战部署还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毕竟已经确定了敌人拥有e攻击手段,那么电子仪器设备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在第一阶段的侦测与预警方面,工作人员迅速启动了被动式监测网络。
光纤震动传感器阵列开始密切监测着基地外围5公里处的地面震动频率,试图通过震动的细微差别来判断杰顿的行动轨迹。
热气球载光学瞭望站也缓缓升起,观察员们手持高分辨率胶片相机,紧张地注视着远方的天空,一旦发现杰顿的身影,便会迅速按下快门记录。
同时,声波定位浮标也被布置到了合适的位置,通过分析地面传来的声纹,追踪着杰顿的移动方向。
EMP抗干扰通讯系统也全面启动。封闭式光纤通讯网络迅速连接起各个防御节点,确保在EMP攻击下通讯不会中断。
核心指挥所则被严密地包裹在法拉第笼屏蔽舱内,免受电磁脉冲的影响。
一批信鸽级无人机也开始按照预编程的巡航路线起飞,在天空中盘旋,通过机械计时器触发侦察照相,为基地提供实时的情报。
能传回多少信号就传回来多少,至少在e发动之前,可以依靠这种手段确定对方的方位。
另一边,生物情报交叉验证工作也在同步展开。
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着潘多拉本土生物的行为异常,希望能从恐鸟群的逃逸方向、小型生物的异常聚集等现象中,获取关于杰顿方位的线索。
而在桥头堡的围墙,也就是第二阶段的防御工事部署上,关键设备都加装了多层金属 - 碳纤维屏蔽层,为其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防护服”。
供电线路也切换至超导储能装置,确保在断电后仍能维持15分钟的基础功能。
火炮阵地配备了机械式瞄准计算机,这种古老而可靠的设备在EMP来袭时,将成为打击巨大生物的重要手段。
磁轨炮阵列迅速完成了预装填,实体弹丸整齐地排列在发射架上,随时准备以强大的惯性弹道打击杰顿。
化学能火箭弹幕的发射架也调整好了仰角与方位,导火索被仔细检查,只等一声令下,便会覆盖杰顿可能出现的路径。
最后,纳米二氧化硅凝胶雷区也在快速布置中,一颗颗凝胶雷被巧妙地隐藏在地面下,等待着杰顿踏入,从而瘫痪它的足部运动能力。
物理屏障体系同样在紧张搭建。
碳化钨混凝土三角锥障碍带被快速浇筑在基地前方,将最大可能延缓巨兽冲锋的速度。
液氮喷雾管网也被架设起来,超低温的液氮在管道中待命,一旦杰顿靠近,便会通过手动阀门释放,试图脆化它体表的装甲。
而在第三阶段的EMP应对协议方面,电子设备分级关闭的流程已经确定。
随着杰顿的逐渐逼近,工作人员按照EMP预计抵达时间倒计时,依次关闭非必要的电子系统,只保留最低限度的生命支持系统,如氧气循环手动泵等。
人工作战节点也全面激活。人力传令兵系统迅速就位,每200米设立一个接力岗哨,确保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指挥命令仍能及时传达。
火炮阵地切换至光学测距仪同步手摇方向机的操控模式,士兵们开始熟练地进行模拟操作,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
单兵装备也更换为陶瓷装甲 + 气动弹射钩锁,避免对电子外骨骼的依赖。
a无人机甲在这场战役中已经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
……
在基地的各个角落,人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忙碌着。
面对强大而神秘的潘多拉怪兽,他们怎么小心谨慎也不为过,毕竟几十年来的开发已经告诉人类,小瞧这个星球的自然之力只会给他们带来更沉重的代价。
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如同笼罩在基地上空的乌云,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安。
所有人都在紧张地等待着杰顿的到来。
(5.1假期还要挤出时间码字,燃尽了,真的燃尽了,给人类想了一堆反制措施,脑细胞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