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更多的地盘和产出来供养大明,明朝的经济自然是蓬勃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修建铁路公路这些大工程,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就在这一年的冬月。
从京城到长江北岸的火车正式通车了。
在科研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钱财可以投入进去。
发动机和发电机已经造出了第3批。
第1批那完全就是试验品,根本就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只是验证了发动机和发电机的可行性。
相关人员吸取了经验教训,改进了不少缺点。
制造出来的第2批发动机和发电机,性能就有了显着的提升,并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了。
不过依然没有实用价值。
宋应星他们带着人日夜苦干。
不断地改进各种存在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增强发动机和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到了第3批发动机和发电机制造出来,已经可以尝试着应用到实际的生产活动当中了。
不过距离建造坦克和装甲车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因为发动机的动力还不够强。
既然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头,那么朱慈烺也不着急。
他相信要不了太长的时间,就能造出更强的发动机。
到时候再考虑坦克和装甲车的事情……
……
从京城通往长江北岸的铁路。
其终点就在应天府的对面。
而江南的铁路也是从应天府为起点,将会延伸到珠江出海口。
江南路段目前正在修建之中,还没有通车。
铁路在聊城的东南边的黄河两岸,同样也是断开了的,中间只能靠船只来摆渡。
这条纵贯通南北的铁路线旁边,还有水泥公路与之并行。
在铁路通车之后,相关的报告自然会上奏朝廷。
朱慈烺看到的都是书面报告。
而这一年的冬天又相当的寒冷。
到了过年之前,照例给将士和官吏们发放了一笔年终奖。
朱慈烺就带着老婆孩子,坐上火车准备去应天府过冬。
而朱慈烺又不想太过招摇,更不想因此而劳民伤财。
所以他带着老婆孩子南下的时候比较低调。
除了朝堂上的高级官员,还有锦衣卫和东厂等情报部门知道之外。
其他人是一点消息都不了解。
这也相当于是一次微服出巡了。
而这个时代的火车运行速度,比起后世差了太远。
却已经是这个时代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了。
由于朱慈烺他们都隐藏了身份,自然也就没有特殊照顾。
下了火车之后正常渡过黄河。
结果南下的列车竟然没票了。
手下人赶紧去安排专列,但是专列还需要时间才能安排到位。
朱慈烺他们干脆就在附近找个地方先住下来,顺便四处去逛一番,看一看大明江山在他的治理之下。
究竟发展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