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天幕在一阵欢快的小曲儿中出现。
在一个人头攒动的展会现场。
一位身材魁梧、足有180斤重的大汉笑着走进镜头,他抱着西瓜,把西瓜放地上。
又搓了搓手。
小心翼翼地抬起脚,缓缓踩上西瓜。
西瓜稳稳承受住重量,纹丝不动。
大汉见状,索性整个人站了上去。
围观人群先是屏住呼吸,随即爆发出阵阵惊叹和掌声。
工作人员拿起水果刀,又轻轻划开坚硬的瓜皮。
在镜头中。
鲜红的瓜瓤瞬间展露出来,汁水欲滴。
主持人用叉子叉起一块,咬下一大口。
而天幕,也正式的开始讲述:
【宝子们!】
【在最近的一次农业博览会上,瓜农展示了一款WL21097的西瓜。】
【这瓜啊可不一般。】
【它自带硬核技能!】
【180斤的大汉往瓜上一站,它愣是纹丝不动、毫发无损。】
【等切开那坚硬的瓜皮,里面的瓜瓤却脆生生、甜滋滋的,一口咬下去脆甜爽口,全是惊喜!】
【其实,这种“外刚内柔”的西瓜早有先例。】
【这农业界为啥热衷于培育硬皮瓜呢?】
【这金刚瓜瓜皮会不会厚成一堵墙?】
【关键西瓜要那么坚固干嘛?】
【也用不着真涂上防弹涂层啊!】
【首先呢,这种西瓜呀,通过改良,主要是瓜皮的韧度增加。】
【厚度呢,并没有增加太多。】
【而科学家让西瓜的韧性更强。】
【科学家这么“折腾”西瓜,说白了就是想让咱吃瓜更爽,也让瓜农的钱包更鼓!】
【为此,我专门请教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陈春秀研究员。】
【陈老师透露,我国西瓜年产量高达6300万吨,连续30多年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
【但这数据背后藏着水分。】
【因为种子抗病性差、部分瓜农种植不规范。】
【实际上,约15%的西瓜会因病虫害烂在地里。】
【加上部分品种不耐储存,从采摘到超市货架,又会损耗20%以上。】
【再碰上销售不及时,还有大量西瓜滞销。】
【算下来,真正能被咱吃到的西瓜,可能只有产量的一半!】
【而损耗率每降低1%,就能多创造3000万元的收益。】
【瓜皮变结实,运输时不易磕坏,储存期也从7天延长到30天,咱们自然就能多吃瓜啦!】
【陈老师还告诉我啊,瓜皮结不结实,跟这三个方面有关。】
【一是形状,椭圆形西瓜天生比圆形的更耐造;】
【二是嫁接,把西瓜和南瓜、瓠瓜“联姻”,既能增产抗病,还能增厚瓜皮;】
【第三是品种,通过杂交选育、】
【目前呢,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找到了西瓜十号染色体上,控制细胞壁木质素积累的相关基因。】
【那么经过科学选育,能够使西瓜的果皮硬度提升百58%以上。】
【实验数据显示,改良后的西瓜果皮硬度可达27千克/平方厘米,远超普通西瓜的17千克/平方厘米。】
【这种技术突破带来了显著的实际效益:】
【长途运输中的裂果率从10%-20%降至不足5%。】
【常温储存期也从7天延长至30天。】
【博览会上展示的“铁皮西瓜“正是这种遗传改良技术的成功范例。】
……
天幕外。
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身为资深的吃货,自然也吃过西瓜。
虽然在李隆基的唐朝,西瓜尚未在国内大规模的传播。
但从回纥那边进贡来的西瓜,自然是优先给李隆基他们品尝了。
看着天幕上那鲜嫩可口的西瓜。
又回想起自己吃的瓜。
李隆基也不禁有些犯馋。
“这天幕上的西瓜,看上去品相可真不错。”
“比起朕吃的瓜,要应该是要好吃不少。”
而在李隆基的一旁,杨玉环同样也很想吃天幕上的西瓜。
然后杨玉环,也想起了自己喜爱吃的荔枝。
“陛下,您看,这天幕上,后世之人将西瓜培育成方便运输、储存的品种。”
“而且味道品相也很不错。”
“要是妾喜欢吃的荔枝,也能像西瓜这样,有一层厚厚的外壳,可以方便运输,甚至30天都不会坏。”
“那我们吃荔枝也会方便很多呢。”
李隆基点了点头,说道:
“确实如此。”
“对于瓜果蔬菜来说,能够大幅度的延长保鲜期,并且降低运输过程的损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像天幕上这种西瓜。”
“朕甚至可以在大规模的种植之后,直接运到前线去。”
“30天,完全足够让前线的将士们吃到西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