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府城的古汉台上,一座精巧别致的楼阁耸立。为了喜迎天使,这里上了新漆,红的、绿的、黄的颜色夺目亮眼。
宣谕使谢棹手捧着圣旨,身穿特赐的蟒袍。这位区区十三岁的少年宦官,在一位中年孩儿军司守部的护卫下,假扮父子,穿越西朝控制的中原大地,将分封贺氏的消息带到汉中。
年迈的贺道宁穿上郡王的礼服——这当然不是谢棹从京师带来的,谢棹万里潜行,不可能带太多容易暴露身份的东西,谢棹自己的蟒袍也是在汉中仿照前明太监蟒袍制作的,诏书是谢棹根据自己记忆的口谕复制的——由于有特别授予的宣谕使职权,谢棹复述后写在帛书上的字,礼同诏书。
贺道宁身上的衣服,底色深蓝,胸前一团金光熠熠的五爪坐龙,没有绣龙的地方,也用浅蓝色的线隐隐约约地绣着云龙纹。整件服装非常大,下摆几乎擦到地上,袖口遮住了手,宽松的圆领处伸出细长前倾的脖子,脖子上是贺道宁那枯瘦嶙峋的头。
年迈的贺道宁越发地纤细佝偻了,但工匠们赶制礼服时,没能得到郡王殿下最新的身材尺寸,做出了一件颇为滑稽的衣裳。
宣谕使谢棹站立于高台上,这里极目远眺,可以看见丝带般的汉江,那巍然耸立的大巴山,在远方静静地站着,如一排卫士一般。
贺道宁在两个人的搀扶下走近宣谕使,当还剩下十步路程之时,搀扶着的两人从侧边走来。贺道宁迈着缓慢、艰辛的步伐,向谢棹走去。一步,又一步,再一步,终于,在足以跪下后够得着宣谕使的手的位置,贺道宁停了下来。他先是提了提华丽而宽松的衣服,缓缓地蹲下来,而后,艰难地使自己的双膝触到地上,最后让额头也触到地上。
谢棹用有些撕扯的声音,念出封贺道宁为蜀郡王的口谕,那变声期男孩的嘶哑声音里,似乎带了一点奇怪的阴柔。
宣读完毕,谢棹将贺道宁搀扶起来。贺道宁显得精疲力竭,却扬起嘴角,努力地做出笑容。
“恭喜殿下,荣登王位。”谢棹向他祝贺,贺道宁轻微地点点头说:“欸,臣当竭力讨贼,以报天子之恩。”
接下来,贺林子走上台了,接受了梁国公爵位,贺林子跪在地上,接过诏书,用尽全身力气喊了一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贺国公。”
贺林子起身,高傲地仰着头说:“臣必当尽力讨贼,以报陛下。”
“国公,天子还册封了蜀世子田子、益国公苑、利国公荣、洛国公蔥,但几位贵爵皆不在汉中府,请国公安排派遣可靠之人,捧诏前往各处宣读。”
“小爵一定尽快完成。宣谕使辛苦了。”
“咱家是为万岁主子效劳,何辞辛劳。”
海晏四年七月初一,大顺皇帝册封贺道宁为蜀郡王,统领四川军政,一个新的割据政权就此确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