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棣襄听完点了点他头,本来听李博瑀说所有部队都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只当是李博瑀在夸大其词,当得知李博瑀只有六万部队时,便打消这样的念头了。
若是其他人手握三州的地盘,早就拉起一二十万的部队了。
宋棣襄知道李博瑀不断在收纳逃荒的流民,知道李博瑀是不缺人,但是现在还是只有这么点部队,想来的训练条件太苛刻,即使是财大气粗的李博瑀也负担不起。
若是李博瑀知道宋棣襄的想法,一定会大喊我缺人啊,缺很多很多人好吧。
要不是李博瑀早就安排人在三州边界收纳流民,引进外来州的人口,早就无法支撑手下全方位的计划了。
如今种地需要人,各家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公路、铁路、城市的建设同样需要大量的工人。加上普通民众一惯认为好男不当兵,若不是活不下去,哪有那么多的人去当兵呢。
现在三州的人就没有闲着的,在兴州会的动员下,纷纷奔赴在建设前沿。
当天晚上,宋棣襄宴请所有南下的议员,李博瑀也参加了,在宋棣襄有意之下,倒是和众人混了个熟脸。
本来有些资本家议员因为李博瑀个某些政策对某些资本势力极为不友好,对于宋棣襄邀请李博瑀参加会议还颇有微词,准备在宴会上给李博瑀一个难堪呢。
但是在李博瑀进场时,跟着一个排的护卫部队,泛着寒光的冲锋枪让众人心里一阵胆寒,就怕惹得李博瑀不开心,一梭子子弹就扫过来了。尤其是当宋棣襄介绍到李博瑀在城外还有停了几艘一两百米长的军舰时,一个个就更不敢不张嘴了,再李博瑀面前就跟乖宝宝一样。
期间,宋棣襄和众人商议了国会召开的问题,由于来番州的议员不足法定人数,最终考虑到李博瑀一贯的政治制度,便将市民代表也纳入其中,补充议员人数不足的缺陷。
又过了七天,各项准备总算是准备好了,番州特别国会正式开幕。历时五天,通过了九州民国军政府组织草案,规定九州民国为戡定叛乱、恢复临时约法,特组织九州民国军政府。
军政府设大元帅一人,元帅三人,由国会特别会议分别选举之。临时约法的效力完全恢复以前,九州民国之行政权由大元帅行使,大元帅对外代表九州民国,元帅协助大元帅筹商政务。
军政府设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交通六部。为了适应革命戡乱的战争需要,军政府没有采纳临时约法规定的内阁制,而采取党、政、军权合一的大元帅制方案,实行军事、内政、外交合一的元首制。
李博瑀自然是明白宋棣襄这样做的意图,以宋棣襄为首的革命党人是希望通过革命运动建立本党单独执政的革命政权。
因为李博瑀也是这样做的,而且还成功了,给了他们极大的灵感。
而宋棣襄作为资历最深、威望最大的人,成功当选为大元帅,而李博瑀在宋棣襄的提议下,当选为元帅,同为元帅的还有谭荣昌、陆乾磬。
之后的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交通六部都和李博瑀没有关系了,本来李博瑀只是为了和宋棣襄打好关系而已,因为李博瑀知道这次革命会无疾而终,也没想着在军政府安插自己的势力,可没想到宋棣襄还给了自己一个元帅的头衔。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