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我们毛熊国的朋友顾陆先生的投稿,他是想为托尔斯泰战队增加火力了吗”
“乱吧,火焰就是要燃烧起来,要带着破坏性才旺盛!毛熊国的文坛,一直都是小火苗,现在有目光,有话题,有新生力量。”
主编先生博达夫声音非常的洪亮,其余刊物推波助澜是为何说不准,但他正是为了这原因。
毛熊国的年轻人……博达夫都有点无奈。
说一句反直觉的话,经常看书的人应该也有觉察,上个世纪或者是2010年之前,欧美文坛是大神辈出,从作品质量上是领先国内的。
但近年来,欧美青年作家(三十五岁以下)都是什么鬼,质量是逊色于国内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全球范围内作家滤镜的削弱。年轻人甚至觉得成为网红都比成为作家有吸引力,再加上娱乐手段的多样性,读者也变少了。
相反,国内由于自古以来的文化原因,即便作家滤镜大幅度削弱,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正是如此,华夏青年作家水平,普遍高于欧美,包括毛熊国在内。
毛熊国的统计部门,做过一项调查,15岁的学生,每年看课外书的数量在,百分之八十七在3本以内。
“博达夫先生,我们一定会被上帝惩罚。”新世界刊物的审编谢尔盖看着自己工作的刊物,以两位文豪的名字,我们……”
“谢尔盖!”博达夫打断,“你看这里。”
他举着手机,手机上是一条毛熊国门户平台读者的评论。
[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他本人是个非常不好相处的人,了解过他的人都不会喜欢他吧。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把他称为圣人。]
这评论怎么了谢尔盖不理解。
“这明显就是一位不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且没看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多少作品,才会说出的话。”博达夫说。
谢尔盖点头赞同,因为将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为圣人是原因是“圣愚”啊。
再进一步,不说多了解,只要认真看完《罪与罚》,就能够体会,为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圣人”,为什么他是“毛熊国文学的深度”。
因为他对人性的思考,太深刻,深刻到超越人类的能力范围,好像是圣人之思。谢尔盖作为审编,这点还是清楚的。
“平日这些年轻人可不会搜索陀思妥耶夫斯基这象征老古董的资料,正因为如今的热议,才能他们为了跟上话题才会进行了解。”博达夫说。
呃——真实新闻,之前有毛熊国年轻人发帖文,为何书店显眼的位置都放着老古董的作品。用的俄语单词带着贬义,翻译为老古董也没问题。
谢尔盖明白主编的含义,但这种浮浅的热度有什么用风一吹就散了。
“有足够广度的认知,才能有人深入了解。”博达夫说,“好了谢尔盖,顾陆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应该是关于托尔斯泰的,毕竟他是最了解托尔斯泰的年轻人。你看看。”
主编博达夫严格来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派,并不是说他讨厌托尔斯泰,那不至于,只是当前环境,有点被杂乱的环境影响。
行,谢尔盖对于这位华夏大作家的作品也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