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生子当如无逸
午后,
李渊踩着青石御道,来到武德殿后院,齐王元吉和齐王妃杨氏拜迎。
“齐王妃,元吉这半年书读的如何”皇帝问儿媳。
“殿下这大半年来都没怎么出宫,每日不是习槊练箭,就是读孙武,偶尔娱乐,也是和侍卫们打马球。”杨妃说道,她今日流云髻斜插数支金钗,天青色碧襦裙外罩藕荷色披帛,手臂上几支金钏若隐若现。
这位杨妃出身弘农杨氏,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如今侍中、观国公、检校凉州总管杨恭仁侄女,也是名门望族出身,不仅长的美貌,且很知书达礼。
偏丈夫齐王元吉长相最是丑陋,鼠目鹰鼻、尖嘴猴腮,甚至长了一脸赤须,当年其生母窦氏生下元吉,产婆把元吉抱到她面前,窦氏都被那丑样吓一跳,直接想要抛弃,还是乳娘陈氏偷偷养着,等到李渊回府才抱出来。
“朕把延康坊前朝宰相杨素的宅子赏赐给你们,再过几个月也能装修好了,到时你们也搬过去。”李渊看着元吉,还总是气不打一处来。
“父皇,二哥马上要领兵出征洛阳,儿臣不想去稷州守着旧宅,儿臣想上战场,不管随二哥出征,还是去山南李逸或是孝恭那,都行。”
去年弃太原出逃,确实是洗不掉的耻辱,他现在也是深为后悔,早知道李逸能在浩州守住,他又何必逃跑。
李渊看着元吉,恨铁不成钢。
他如今虽又生了几个儿子,可成年儿子就三个,也不能事事都依靠二郎。
但有上次并州前车之鉴,李渊也不敢轻易放元吉再出镇一方。
这次让他拜侍中、加襄州道行台尚书令,其实也只是来试试风向,看看大家是不是还那么讨厌元吉。
先安排个稷州刺史,其实就是个过渡。
“你明天就去稷州上任,没有朕诏令不得回京,到了稷州好好干,要是一个小小的稷州刺史你都当不好,那你也休提其它。
到了稷州,若是再跟在晋阳一样胡来,朕打断你的腿。”
“儿臣已知错,不敢再犯了。”
“哼,念你年少,朕就再给你一次机会,只要你在稷州表现好,朕以后自然还会再给你重任。”
“父皇,儿臣宁愿在二哥军中为一营将。”
李渊瞪了儿子一眼。
“李逸跟你同龄,比你还小几月,可表现比你强多了。还有道宗也比你小点,办事已经很稳重了。道玄更不用说,比你小一岁多,在河东屡立战功,
就连奉慈、博义,如今都已经稳重许多。
你身为嫡皇子,难道不应当表现更好些”
李渊看了看元吉的孩子,便起身离开了。
这四郎但凡靠谱一点,李渊也自会重用他,也不至于处处要让二郎出马。
啥事都让二郎来干,那样久了会出事的。
现在只希望四郎经过这半年的沉淀,能够有所改进。
“陛下,真让齐王去武功做一刺史啊”豆卢宽忍不住问。
“先让他去稷州呆段时间,看看他表现,要是他还没改进,那他就在那里好好改进。
要是已经有变化,那等二郎出兵时,让元吉给他做个副手。”
“陛下委任齐王为襄州道行台尚书令,不是让他出镇山南吗”
李渊摇头,“山南形势虽好,可萧铣还没平定,朕哪放心让元吉出镇山南,那边还是交给李逸、孝恭、李靖、李世绩、李大亮他们吧。”
皇帝先前下旨,让李孝恭他们兵分三路,出兵萧铣,配合李逸收复襄邓,可如今李逸已经只剩下一座襄阳城未复,
那边李孝恭、李瑗、许绍、李靖、田世康等却还没动静呢。
连兵马都还没集结。
这么一对比,越发显得李逸李大亮他们这次行动的迅速了。
“亲家啊,建成从长春宫上书,说李逸在山南打的那么好,不妨就让李逸继续统兵。
如今北面突厥似乎真的恼羞成怒了,北疆各处都已经传来警讯。
离石胡在离石、楼烦叛乱,马邑苑君璋和郁射设,发兵入楼烦,岚州形势危急。
还有榆林郭子和,他在突厥为质的几兄弟都已经被处罗下狱,突厥兵已经入寇榆林,郭子和抵挡不住,已经接连上书,请求允许他率榆林部众、百姓,弃地南迁。
延州总管段德操也上奏,说梁师都又引突厥进攻,鄜州刺史梁实已战死。
还有灵州、凉州,处罗可汗之弟莫贺咄设咄苾,也已经大举入寇。”
提到这些,李渊现在也有些头痛。
处罗可汗的报复来的是这么快和猛烈,以致于让李渊都有些后悔了。
或许不该让潞州总管李袭誉袭击突厥队伍,不该截取突厥给王世充送的两千匹马和一万多牛羊。
“杨恭仁说河西兵少,请求朝廷派兵增援,而且现在吐谷浑和河西的粟特胡部,有一些也开始蠢蠢欲动,有叛乱的迹象,他很担忧。”
豆卢宽身为殿中监,皇帝的近臣,对朝局也比较清楚。
打刘武周,当初都快把关陇的兵抽空了,现在突厥全面报复寇边,又有苑君璋、梁师都这些割据势力,着实让人头疼。
朝廷眼下主要兵力都抽到了山南、陕东,准备对王世充和萧铣发起决战,
这时候突厥人的猛烈进攻,让人难受至极。
“东征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可处罗可汗的进攻,又让朕难以应对。”
现在不仅仅是突厥,还有梁师都、苑君璋,更有河东离石胡,京北延州等的步落稽胡,还有河西的粟特胡,以及吐谷浑,都似乎被处罗可汗挑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