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点头道:“此等上品,若能成书,必然功在千秋,只是这些物品极为珍贵,只怕造价昂贵,令寒门之士望而却步。”
孙策笑道:“纸墨的成本,可以慢慢控制,但书籍却无需人抄写,我早已命人刻章做字,如同印章一般,只需按字排列文章,一张版可成书上百册……”
“印章?”诸葛瑾
眉头紧皱,十分疑惑。
孙策取出桌上大印,一连在纸上盖了五个,解释道:“若是这方大印上,刻有一篇文章,此时已成三篇矣!”
“原来如此!”诸葛瑾激动得扯/下两根胡子,双目发光:“主公真乃不世出之人杰,举一反三,令人叹服。”
活字印刷术,在后世人看来很简单,甚至对古人来说也是一点即透,但在工匠被鄙视的时代,想要做出改进,简直难如登天。
孙策笑着摆摆手:“只要印刷成版,各种典籍大量问世,发放各地县衙官署,这些名士品评又算得了什么?”
诸葛瑾连连点头,叹道:“若有典籍公文能如此印发,何惧妖言惑众?”
孙策笑道:“舆论,自然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行。”
正商议之时,孙河送来一份请柬,蔡瑁请他过府赴宴,孙策让他回复来人,就说晚上登门,反正闲来无事,如果蔡瑁还愿意捐钱,吃顿饭还是值得的。
掌灯时分,孙策只带着孙河来到蔡府,蔡瑁三兄弟都在恭候,将他接至客房。
孙策看满堂摆着黄檀家具,暗叹蔡瑁还是会享受,见礼之后坐在圈椅中,笑问道:“蔡将军相邀
,莫不是觉得前日捐钱少了些,又想私下追赠一些?”
“不不不!”蔡瑁连连摆手,叹道:“承蒙将军厚恩,蔡氏才得以保全,今日摆下家宴,只为道谢,并无他意,叙叙家常而已。”
孙策也不管他有何目的,反正蔡家现在不敢有什么异心,当下与三兄弟推杯换盏,把酒言欢。
酒过三巡,忽然有一名丫鬟悄声传话,蔡瑁放下酒杯,轻咳一声道:“大将军,舍妹在后院,听闻大将军到访,想拜见将军,不知尊意如何?”
孙策一怔,点头道:“夫人既有此意,可请出来一见。”
蔡瑁叹道:“自献荆州之后,舍妹便一直独居后院,拜佛烧香,从不外出,还要劳烦将军去后院。”
“这……”孙策微微蹙眉:“恐怕有所不便。”
蔡瑁抱拳道:“将军放心,后院仅有一处佛堂而已,舍妹有肺腑之言相告,了却心事,便要遁入空门,还望将军成全。”
“既如此,那就去一趟吧!”孙策已经明白,这才是蔡瑁摆宴的真正目的。
不知道蔡夫人到底有什么话要说,但既然来了,见一面也无妨,向准备劝阻的孙河摆摆手,跟着那侍女走向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