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府客厅,降臣派、靖难派两大巨头聚首!
常歌和朱能、解缙坐定。
常歌拍了拍手,常府的下人拿来了一个酒坛。
常歌笑道:“这坛酒可有来历了!这是洪武初年,我跟着中山王北伐定大都,凯旋而归后太祖爷赏赐的。几十年了,没舍得喝。”
朱能道:“那今日我可要讨东莱伯几碗有来历的陈年老酒喝了!”
解缙附和:“是啊,沾了东莱伯的光,才能喝到太祖爷的御酒。对了,这是什么酒?”
常歌答道:“这是想当年吴王府里珍藏的花雕酒。一共只有三坛子。太祖爷把一坛子赐给了李善长,一坛子赐给了刘伯温。剩下这一坛子,便宜了我。”
常歌此时提及李善长和刘伯温大有深意。
想当初这两个人一个是淮西党的首领,一个是浙东党的首领,二人在朝堂之上整日里争来斗去。洪武年间浙东、淮西两党相争的那些故事,比现在的靖难派、降臣派之争热闹多了!
然而鹬蚌相争,都没有好下场。李善长最终的结局是被赐死。刘伯温更是死的不明不白。
常歌这是在暗示朱能、解缙,不要学当年的李善长
和刘伯温。
朱能虽是战神,靖难之役时带着三十个骑兵可以赶着几万南军跑。可他始终是个粗枝大叶的武将。此时的他注意力全在那坛醇香的老酒上。根本没有体会常歌的话中之意。
解缙则不同。他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当然懂得常歌的暗示。
解缙不动声色的说:“当初李善长太过分了。仗着有开国之功,又有功勋老将们的支持,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后来还是太祖爷英明啊,将那些居功自傲的老将杀头的杀头,赐死的赐死。朝局若一直由李善长和那些老将把控,恐怕早就出了陈桥兵变、王袍加身的事情了!”
朱能就算再粗枝大叶,也能听出解缙在嘲讽挖苦他!
朱能道:“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当今皇上做燕王时就说过,大部分开国老将都是冤死的!我说句犯忌讳的话,太祖爷要是把那些功勋老将都留给朱允炆,我们靖难大军也打不进应天城。可见,功勋老将还是有用的!天下太平时或许看不出老将们的作用来。一旦天下生乱,还是要靠老将们去平定。”
说完朱能毫不客气的拿起酒坛,给自己倒了一杯,又给常歌倒了一杯,就是
没给解缙倒。
朱能端起酒碗一饮而尽:“真是好酒啊!文人们有句话,叫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我看在理的很!酒也是陈的才香!”
解缙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五斤重的大酒坛他根本就搬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