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在厨房忙着生火做饭,而孙美华则在一旁静静沉思。收到家人来信时的心情颇为沉重,父亲的警告言犹在耳,提醒她们当前形势严峻。他们家本已处于风口浪尖,现在更要低调行事,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强哥!”她正经地叫了一声丈夫。
“怎么了?”
孙美华轻声说道:“母亲的意思很清楚——尽量保持独立生活,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与家族其他成员过多交往。” 她知道自己一家需要做出改变以适应新形势。
听到这话,陈强大声质问起具体是什么意思。孙美华解释道,这是为了防止被牵连。
尽管有些不满,但陈强还是冷静下来考虑妻子所说的问题。两人讨论了一段时间,逐渐认同这样的安排可能是最明智之举。
晚饭时间到了,整个四合院依然宁静。陈家屋内的灯光照亮了一片角落,也见证了一个家庭面对困境时不屈服的态度与坚持。
早晨的阳光洒在整个社区,张明像往常一样练习了一会儿突刺锻炼身体,接着才进厨房准备早饭。简单吃过两个荷包蛋炒韭菜和馒头后,他又给小旺做了一些泡软了的玉米饼。
看着自家院子里种下的玉米日益茁壮生长,张明显得很满意。他告诉自己很快就能收获这些作物了。
今天工地上格外忙碌,因为厂方提高了生产指标以响应上级需求。午饭时间变得更加紧张,伙食质量有所下降,肉片变得很少见。下班后的气氛不如往日活跃;人们之间的互动少了些许热度,似乎都在思考未来的挑战。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李三爷(化名阎阜贵)又一次来到四合院附近,试图窥探那些生长良好的玉米的情况。对于这位善于精打细算的人来说,如今的社会现状使他感到非常不适——特别是粮食定量供给制度的变化让他始料未及。但当他目睹张明给予狗比他更好的饭菜时,不禁感到自嘲般的讽刺。
“难道这个人真有先见之明吗?”他在心里暗想,“或许我真的低估了他的智慧”。
面对新的现实状况,无论是谁都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方式。
李晓松站在门边,左手握着记事本,右手持笔飞速记录。
庭院里,玉米已经长到齐腰高。这个时候就能看出长杆和短杆的区别来了。
长杆的接近头顶,短杆的只达胸口,界限分明。
今日李晓松特意休了一天假,在院子里精心照料这些玉米,就是为了选种。
为了不受打扰,他还特地将狗狗大黄托付给了邻居王大爷去遛弯。
院子里此刻无人打搅。
目前正值玉米授粉阶段,这是关键时期,他不容许任何马虎。
小灵已经驻扎在玉米地里,日日夜夜专注着筛选最佳品种。
李晓松回想起孟德尔的实验成果,每一个要点都记得清清楚楚。
虽然知道原理很重要,但实践起来却复杂得多。
知易行难,尤其是在这个初始阶段,更是需要循序渐进、积累经验。
目前首要任务就是甄选出两组中表现最优的个体进行后续交配实验。
对一般人来说,这是一番繁琐的任务,需耗时甄选并依赖科学依据。
不过,对于能感知植物能量的小灵来说,则轻而易举。
李晓松期待的是最优质的植株。
来到指定区域的玉米前面,每一片叶边上都是细密绒毛。
回忆起小时候帮父母收割玉米的经历,皮肤常被抓破,那种又痒又痛的感觉令人不堪其扰。
“小灵,从外侧四列开始受精,确保花粉不出圈。”
李晓松指着最外围的玉米,这些列主要起到保护作用,以防实验受干扰。
呼呼……
得令的小灵飞掠而过,最外围玉米同时旋转,雄蕊花粉成功传递到雌花完成授粉过程。
授粉后雄花迅速凋谢,不再释放花粉。
“很好!”
李晓松对枯萎的雄花感到满意,并对小灵赞不绝口。
哧哧……
快乐中的小灵不断上下穿梭着。
“找那些根系最为充沛的吧!”
李晓松指着矮秆的一排。
矮秆更需要强韧的根基以防止倒伏,这关乎着试验是否成功。
小灵不停地停顿检查,不一会儿李晓松进入玉米地用树枝做了记号。
最后,李晓松的记事本上共标出七个短杆和三个长杆作为最优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