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只需在标记样本间进一步优选即可。
5月6日,周三,晴
找到最好的亲本,进行优中选优。
精简的一句话涵盖了漫长的过程。结果为重,过程略而不书更好些。
之后李晓松安排小灵完成这些选定样本的授粉操作,其他部分则放任自行发展。
接下来的任务则是催熟选定的部分,以便加速结果。
到了5月中旬的那天,他下班回来,已发现选出玉米结出了棒子;按照小灵提供的反馈,预计几天后就会成熟。
5月16日,周六,小雨
满怀欣喜收获即将成熟的十穗。按之前标记分别属于高杆与低杆样本,其中三根是高杆A样、七根则是矮杆b样。
收获当天晚,这些玉米棒就晾在房里晒干。
农历五月初一晚上,回家一看,种植区的两排实验品也已结出了新玉米棒。夜间被小灵汲取大部分生命活力的茎叶已成灰色调。
深夜挑灯下种下从Ab样精选出来的一部分,等待发芽,享受自然之力给予的“特权”。
接下来的时间里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在5月19日星期二的清晨看到玉米苗已然出土,且长得如其余普通幼苗般壮实。陈大爷虽注意到这一变化但也并无质疑。
准备好了继续进行杂交工作——根据杨某制定的计划分A类和b类再各自进行雄花和雌蕊间的配对操作。
夜深人静中,雨歇院湿;大黄趴窝,小灵安卧于它背上。
这一夜过后,第二天一早,空气清新,心情愉悦,李晓松迎着朝阳再次走进工厂上班,准备新的挑战和一天
一个单身多年的男子若想知道感情的滋味,不如自己找个伴侣体验一下。
说完这话,厨房里的几个人立刻哄堂大笑,纷纷表示这位李柱子确实该考虑找位女性了。还有人打趣说他年纪也不小了,可能已经在想着女人了。
众人的玩笑越说越离谱,使得李柱子脸涨得通红,转身匆匆离去。
说出这句话的人暗自舒了一口气,毕竟这桩事情最好还是别张扬开来。
陈晓涛等几人吃完早餐,连剩下的最后一滴饮料也被王师傅拿走,这样的瓶子用来喝水正好合适。
下班回到家里,陈晓涛惯例去查看那片玉米地。
一天下来,棒子已经初具规模,两排玉米长得非常茁壮。其他的玉米也已经有巴掌大小,大约再过两个月就可以收获了。
这些变化引起了大院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三大爷,隔三差五就来转悠,他的心思不用多想也能猜到。
对于吴中海来说,他已经对陈晓涛失去了兴趣,表面上还维持着和气,但内心却不这么认为。其实吴中海一直在等待陈晓涛出现错误的机会。
而住在后院的林海洋则不同,他对这种表面和内心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每一次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会忍不住去探查一番。现在的他,目标同样瞄准在那些玉米上。
周五下班,陈晓涛一回到家刚坐下不久,院子前面进来一个熟悉身影,正好做饭的张大妈一眼看到便过来打招呼。
“刘奶奶,您又来了!”
这个进来的是居委会负责说媒的刘奶奶。她上次给陈晓涛介绍对象的事情没能成功,回来还被王主任责备了一番。
不过,据说上次介绍的那个姑娘最后嫁给了院子里的另一位男子孙大军,这让刘奶奶感到奇怪:怎么这样的人也能找到媳妇呢?
放下手中的事,张大妈继续跟刘奶奶闲聊。
“哟,张大妈,您怎么这么早就开始准备饭菜?”
“不是啊,家里人多嘛,要早点预备。”
“嗯,你们家是不小啊。你家老大有没有女朋友啊?”
张大妈看了看房间里正躺在床上的老公阎解成,最近工作难找,正牌工人不要人,临时工钱少又不提供餐食,导致老阎的工作状态十分不稳定。
“别提了,我们这样的家庭,如果再加上一双筷子的话,日子可怎么过?”张大妈叹了口气。
张大妈心里也在担心全家人精打细算的日子,每天连钓鱼数量都得计算好。现在经济紧张,整个城区都很困难,有的农村甚至有饿死人的消息传出。
“是挺难啊。”刘奶奶小声说道。
两人停下了这一话题,继续聊天时张大妈心想这次找上门来肯定又是想找杨小涛或李柱子介绍对象。
“哼,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样的情况还能有人愿意嫁。”
没过多久,正当刘奶奶打算去找陈晓涛时,在院子里遇到了另一个妇女周晓娥。作为曾经为她说过一次媒,刘奶奶自然对她有所印象,虽然知道她的背景复杂但并不了解细节。
见到周晓娥略显尴尬的打招呼:
“周晓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