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号令群雄,莫敢不从
长江北岸,黄州。
“总管,人都到齐了。”录事参军黄参出声,将出神的周法明唤醒。
周法明目光从厅中一众文武官员脸上扫过,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本地豪强大族出身,不少更是他汝南周氏子弟。
“想必你们也听说了,晋国公出武关以来,一兵未损,凭一纸告示,便先后招降了邓州、显州、随州三总管府了。
李大总管在内乡分兵,行军长史李大亮统兵攻入襄州,攻拔了王弘烈襄阳城外围十四座城寨,攻克襄阳北面樊城镇,斩杀王弘烈大将国大安。紧接着又已经攻克襄阳南面的沮州南漳,华州率道。”
说到这,周法明不由的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李大亮只是率领一支偏师,居然围着襄阳城打,王弘烈被打的龟缩城中不敢出了,一连失了两州三县十四堡寨。
如今整个襄阳,其实也就剩下了南面的义清城,还有更南面的乐乡县。
孤城一座。
王弘烈、苏世长、豆卢褒也不是没抵抗,李大亮攻安养县樊城镇时,王弘烈派大将国大安率三千人救援,结果被李大亮围城打援,郭孝恪领兵伏击,杀的国大安全军覆没,还将他斩首。
此战后,王弘烈便再不敢派兵出城,只能闭门困守,任由李大亮把襄州外围一城接一城的攻取。
说攻取也不恰当,因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抵抗,几乎都是唐军一到,列阵,劝降,然后空虚的城中,要么豪强大户杀官开城投降,要么就是官员主动投降。
而比李大亮那边更过份的是李逸这边。
他至今没打过一仗,却已经接连收复了邓州、显州、随州三总管府,十三州。
“明日,绍德、绍泽各率一千战兵,再领两千辅兵,共五千人马北上襄阳与李总管会师。”
李逸派人传来新军令,
不必去显州比阳会合,直接去襄阳城下。
之前,周法明虽然在李逸出兵之前,就接到朝廷征召令,也奉诏了,但他一直在慢慢的磨蹭着,军队始终没出辖地。
也明显存了几分观望之意。
“总管,襄阳号称铁打的城池,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踞汉水中游,湍急的汉江是北部天险,城池东西南三面又凿开引入汉水,形成宽近六十丈,水深近丈,全长十余里的护城池天险,
要攻下襄阳城太难了,我们现在出兵,到时必然会被派上去打头阵,咱们这六千人马,还不够塞牙缝的。
请总管三思啊。”
蕲州刺史周孝节立马站出来反对,他是周法明的族子,当初他率部攻下的蕲春。
周家本汝南周氏,名门郡望。
周法明父亲是南陈江北大都督周炅,兄长法尚亦南陈名将,因与南陈长沙王不和屡被诬陷,转投北周。隋朝时从征有功,巴州刺史迁衡州(邾城)总管,统领蕲、黄、安、沔四州诸军事,
后来废衡州,改以邾城置黄州,周法尚改为黄州总管。也是周法尚任衡州总管起,周家迁居邾城。
周法明曾任真定令,隋乱归黄州,沿父兄老路,在家乡招募乡勇,结交豪强,袭据黄梅,然后派子侄们分别攻取了蕲春、安陆、沔阳诸地,先附李密,然后再以四郡降唐。
不过早年朱粲、萧铣几方势力挤压,周法明这个小军阀在夹缝中也是挺艰难,安陆、沔阳就先后被萧铣派兵攻夺。
如今他虽还称总管四州,但四州是黄、蕲、南、亭,其实就是只剩下蕲、黄二州,南亭两州都是从蕲黄分出来的。
他的地盘,西南临长江,东北靠大别山,被限制的很死。
西面的沔州安州是萧铣地盘,东面的舒州寿州是杜伏威地盘,南面的江州、饶州那是林士弘地盘。
这几年,周法明也只是勉力支撑着,周边任何一方势力他都惹不起。
如今看来,大唐再次回到山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强势。
“这世上就没有攻不破的城池,你说襄阳城是铁打的,那上次为何王世充能够轻易的拿下襄邓”周法明问侄子。
周孝节当然知道,
上次王世充派兵进入山南的时候,那时李唐正把兵力都抽往河东,被刘武周打的焦头烂额,甚至都要放弃起家之地河东,退守关中了。
都有大臣喊着迁都,这种时候,山南襄邓人也都觉得李唐可能要完了,起码以后顾不上山南了。
于是面对王世充派来的兵马,他们并没有怎么抵抗,而是选择归顺。
邓州总管雷四郎更是被南阳豪强杀死,
襄阳也是不战投降。
这几年,山南地区的豪强们,除了面对朱粲的时候,会在逃不及的时候,拼死抵抗,面对其它势力,基本上没怎么抵抗过。
太弱,打不过,干脆投降。
不降朱粲,是这人毫无信用,且十分残暴,降也是个死,还要被吃。
“襄阳城不会有什么攻城大战,”周法明直言。
“安养樊城镇就在襄阳城北,隔江相望,一江两岸两座城,可王弘烈连樊城镇都守不住,甚至不敢派兵援助,你觉得襄阳又岂能守”
一支军队没有了斗志,而且又是新来的外来者,
这种时候,周法明很清楚襄阳接下来会是什么景象,肯定是城内豪强开城投降,出卖王弘烈等郑军。
这是必然的。
他此时必须表明态度,否则李逸可能到时把他踢入朝中,夺走黄州。天下仍还未一统,他觉得手里有地盘有兵,才是更安全稳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