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4章 李逸兼检校侍中(2/2)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嘛。”

霍玉好奇的问,“你以前真的是出家当了十六年道士?你师傅带你周游天下,教的不是炼丹、符篆、占卜这些吗,怎么你懂这么多兵法谋略”

“道士嘛,盛世归隐,问道求长生。乱世下山,救世于水火。道家学的杂,不仅有炼丹、符篆、占卜,也有医术、丹青等。”

“兵法嘛,以前没学过,但看过孙子,有些东西也是一法通百法通的。”

霍玉佩服万分,她是在乱世里率众起兵,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深知统兵有多不易,绝不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

但在这年轻人这,似乎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能说细一些吗”

李逸道:“其实也没那么复杂,首先,得掌握全面详细的情报,不管用什么方法、斥候、间谍等等,你得尽量多搜集情报,然后要从各种各样,真真假假的情报中,分析出真正有用的信息,

然后基于这些真实有用的信息,拟出相应的对策,再就是得有个好的执行了,

另外还得有后勤粮草、器械的支持,得有优质兵员的补充,甚至是将士们得有个能够为之奋斗的理由,为何而战。

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而且也带有几分运气。”

对这话,霍玉深表赞同,她与儿子统领一支义军,转战千里,大小百战,经历各种生死,说到底就是先天不足。

他们始终是贼,既难以有稳定的根据地,也缺乏一个纲领。

就是随波逐流,到处流窜。

霍玉望着李逸,“当年你也曾云游云河北,我怎么就没能碰到你呢,若是那时把你抢到军中,让你做为军师,我这些年也不至于如此颠沛流离吧。”

长安。

李渊看着面前的地图,

邓州总管府七州收复,显州总管府三州收复,随州总管府三州收复,如今山南仅剩下一座襄阳城而已了。

黄州总管周法明不仅出兵协从,甚至还拿下了安州、沔州,生擒萧铣一个总管一个刺史。

卢祖尚和杜伏威也各派兵来山南听令。

李大亮也是表现了得,统领一路兵马,横扫襄樊。

连萧铣都不敢逆其锋。

皇帝让李逸出兵山南,给他三万人马,也只想着这路偏师,能够收复被王世充趁机夺取的襄邓,

谁能想到,这支偏师,现在在山南如此声势雄壮,更是连取萧铣的鄀州、安州、沔州三州。

接下来汉水东岸的郢州、复州,也有机会拿下。

这样萧铣汉江以南长江以北,就只剩下荆州了。

出乎意料啊。

这次山南之战,又显露出李大亮这么位人才。

“授李大亮为安州总管,使持节,安、郢、鄀、沔诸军事,封武阳县侯。”

皇帝目光望向殿中的儿子齐王元吉,一番犹豫后,还是继续开口道:“罢撤显州道行台,新置襄州道行台,

统领荆襄、南阳等山南诸州,

以齐王元吉为侍中、襄州道行台尚书令、稷州刺史。

晋国公李逸为襄州道行台左仆射、襄州刺史,河间王孝恭为行台右仆射、信州总管。通州总管李靖为行台长史,安州总管李大亮为行台司马。曹国公李世绩为邓州总管、行台兵部尚书”

一连串的任命宣读。

有些让人措不及防,

谁也没想到,皇帝在这个时候首先加封的是四皇子李元吉,那个弃太原而逃,害大唐几乎丢失河东的皇子。

居然还加封侍中,拜为宰相,又领襄州行台尚书令。

虽然也有人从他后面那个稷州刺史,看出来,齐王当是遥领襄州行台仆射,甚至这侍中也未必实任。

毕竟稷州在京西武功,那里有武功宫,是皇帝以前的旧宅别院,李世民李元吉都是在那里出生的。

罢显州道设襄州道,倒也没什么,而且这个襄州道其实应当叫山南道行台,毕竟囊括了整个山南道东部,也还包括了淮南、河南一部份。

李逸和李孝恭两人,如今各统领山南一片战区,李孝恭在山南经营几年,可李逸短短月余,却横扫汉江以东,兵威正盛。

结果李逸由检校显州行台尚书令改授襄州行台左仆射,就让人有点看不懂。李孝恭授行台右仆射,倒是正常。

使者还在宣读襄州道的具体范围,

包括了通、夔、峡、金、荆,以及邓、显、光、安、黄、随共十一个总管府,总管府有些多,但现阶段总管府和州县数量多置,也是有其特殊意义,不能马上裁并,得安置那些地方军头、豪强们。

不少人都觉得李逸立下这么大功,结果现在尚书令变左仆射,邓州总管成襄州刺史,不封反贬的意思。

皇帝把众臣的脸上表情看在眼中,

从袖中又拿出一道诏令,递给通事舍人宣读。

李逸兼检校侍中。

@顶点小说 . www.guangyi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顶点小说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