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8章 关陇世仇(2/2)

看到这架势,张岱便忍不住向李憕发问道,这一看就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也实在让人好奇。

李憕抬手指着两家宅院低声道:“这东边宅院是郇公家,西边是楚公家,两家旧有仇隙,今虽时势不同,仍然不相和睦。”

张岱听到这话后便略有了然,郇公是指的前朝宰相、郇国公韦安石,楚公则就是玄宗宠臣、楚国公姜皎。

开元初年,姜皎兄弟逼害韦安石,使其愤懑而终,韦安石的儿子韦陟、韦斌因恨其父为人所屈至死,治丧之后闭门不出八年之久,一直等到姜皎兄弟被宰相张嘉贞流放至死,这才又重新出仕做官。

张岱倒没想到,这两家仇怨这么深,在东都的家宅居然还比邻而居,这可真不是冤家不聚头了。

很多人讲到古代政治,往往习惯用某些概念代指一个群体。就拿关陇集团来说,其内部成员之间恩仇纠葛极深,甚至不乏不共戴天之仇,并不好简单的归为一个政治联盟。

但怎么说呢,别看现在韦氏兄弟跟姜氏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未来还得牵扯到一块儿去。

薛王李业给女儿选婿选中了韦安石的次子韦斌,于是到了天宝年间,姜皎的外甥李林甫杀姜皎的女婿韦坚时,韦坚的甥女婿韦斌又受到了连累波及。

总之,这就是相爱相杀的关陇老钱们乱糟糟的人情关系。你以为是至亲,可能是死敌,你以为八竿子打不着,算一算可能还没出五服呢。

明义坊本身就是关陇老钱们在东都的大本营之一,宇文融虽然一度家道中落,但他爷爷宇文节乃是高宗朝宰相,他的外公韦思谦,两个舅舅韦承庆、韦嗣立,也都担任过宰相。

宇文融的家位于明教坊西侧,面积固然不及张家洛阳老土著那么大,但讲到宅内建筑的华丽程度则有过之,一座阔大的中堂更是足以容纳上百人由内宴饮聚会。

这中堂西侧墙壁多开大窗,席坐堂中向西览望,洛阳西苑亭台殿宇、树绿水的美景都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宾客们追随宇文融一起入宅然后各自落座,很快便有仆人进奉酒食,于是众人便开始边吃边聊。

堂中这些宾客多数都是即将跟随宇文融一起出都赈灾的使员判官,张岱听着李憕介绍他们各自身份,基本也都是宇文融这些年陆续提拔起来的亲信门生。

尽管他们在朝职位或许并不高,往往只是七八品的卑职,但是离朝之后却往往事权甚大。

比如其中一个名叫宋询的官员,在朝仅仅只担任从八品的大理评事,但前后出使担任劝农判官,却能通判数州之事,所过州县刺史长吏皆班列相迎!

这样的人还不是特例,在场一二十人包括李憕在内,他们都各领使职,以五六品的官衔对三四品的大州刺史佐贰们都随意指使。

这些人的升迁考核也都不必经吏部,谁的才能更高、政绩更出色,都由宇文融进行评判,官阶的升降也皆由宇文融所决定。

所以当他们开始议论朝情事务时,张岱便听到他们都用词很大胆,直接抨议宰相公卿。诸如新晋宰相李元纮之类,无非具位庸臣而已。讲到对天下的治理,尤其是河南河北的赈灾,终究还是需要仰仗他们这些使职。

老实说张岱对这样的人事氛围并不反感,他也不太喜欢那种比较繁琐古板的机关官僚行事作风,如果这个人事体系是以他为中心所构建起来,那可就更加美妙了。

只看这些人在踩贬宰相的时候还不忘见缝插针的恭维宇文融,张岱就能想象到党羽众多的宇文融心里得有多美。他也越发坚定自己要搞新和联胜的打算,要想在朝中按部就班的升迁,那可费老鼻子劲了!

“张郎对当下的赈灾事宜也颇有设想,不如让他试言一二,请宇文中丞和在场诸位加以斧正”

等到话题讲到赈灾事情上来,待在场几人陆续发言之后,趁着一个间隙李憕便连忙开口说道,给张岱争取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

“张六郎日前进献河南府周良书,虽是亡人遗计,但能识此计策宏大益治,确也非凡。今于事又有所计,我的确想听一听燕公庄美家教。”

宇文融闻言后又笑语说道,他之前是因为李林甫的去职而不忿被张岱打乱努力多年才形成的御史台布局,但今时过境迁,张说已经不再是他的主要对手,所以对张岱也就不再那么排斥。

而且他已经通过其他渠道对张岱的想法有了一个粗略了解,对此也比较欣赏,所以才同意李憕将人引来。他固然有揽权弄事的一面,但也务实豁达,并不排斥兼听有建设性的建议。

@顶点小说 . www.guangyi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顶点小说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