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9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1/2)

第129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张岱心知宇文融作为此番赈灾的总指挥,手中掌握着大量的人事资源,若能获得其人支持,建造织坊的救灾计划才能顺利的在灾区铺开。

于是他便将思路稍作整理,又将自己的计划讲述一番。

宇文融也听的很认真,而在听完张岱的讲述后,他便又开口说道:“如张六郎言,以十万贯为织坊本钱,具体每坊、每织机欲用钱几何若入不偿出,织坊能维持几时工有良劣,若民妇织工不精,救是不救每日每工佣力几时……”

他并不是在简单的敷衍,而是认真的倾听与思索,问出来的问题也都非常具体,有的甚至就连张岱都没有意识到。

“十万贯钱只是一个底线,若仍有需求,可以继续追加。织坊设成之后,最起码都会维持到明年春耕时。但本钱毕竟有限,即便不以牟利为先,想要长久维持,必须要保证收支恰好,需以精织者为先……”

虽然张岱初期计划投入武惠妃的分红十万贯钱,但他也不打算分毫不出,如果有需要的话仍会继续追加投入。他将宇文融所提出的问题都进行了一番回答,没有去打马虎眼的瞎糊弄。

“张六郎虽云救济,但其实也是当灾佣力,民妇雇入织坊,庸调何计灾后复产兴业,不只织造一桩,巧工多由你使,官府何处寻补”

说到底,灾情只是非常规的特殊情况,地方官府行政终究还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法。

织坊虽然不以牟利,但本质上也是趁着灾情将脱离耕织生产的劳动力笼络进固定的场所中。

灾情过后,这些人能不能顺利的重新回到家庭生产当中去,以及官府在这个过程中丢失掉的财政收入该要如何找补,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虽然说官府赈灾也会豁免掉一部分灾民的租庸调,但这一部分损失会在年度的度支计帐当中体现出来,来年的赋役和开支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是汇入织坊当中的织工,这一部分就在度支内容丢掉了,所以必须还要有一个新的名目体现出来。

这就好像后世的招商引资,可以免掉企业经营的一部分税收,但是你如果直接把这一部分内容抹去、不在财政报告中展现出来,那必然是不可以的。

十万贯钱绝对不是一笔小数字,若投入到救灾当中,能够极大的缓解朝廷官方的赈灾压力。

尽管灾后物价飙升,像粮价从封禅后的斗米二十钱左右飙升到五六十钱,河南一些受灾严重的地方都已经超过了百钱还要多,十万贯钱也能提供上万人过冬的口粮物资,更不要说张岱还表示仍然可以继续追加。

换言之他这一个救灾计划将会覆盖上万灾民,而且是专向妇孺提供的救灾计划,那就等于是牵涉到近万户民家。

所以救灾人口的统计必须要与地方州县户籍方面有一个沟通的渠道,否则上万户籍的增损与后续的安置处理都将变得极为混乱。

宇文融本业就是人口和土地,自然不会在这方面被糊弄过去。他提出这一点,就是希望能够派遣自己麾下判官来监督这一救灾计划的执行。

说穿了,张岱的救灾计划固然也有利于他所主持的整个赈灾工作,但却是独立在他赈灾系统之外的另一套小程序。

宇文融派人过来监督乃至主导这一计划的推行,也有利于将这一部分救灾计划纳入到整体的赈灾工作当中,更加便于他进行统筹管理。

但问题在哪里呢

你之前怎么不让我爷爷统筹你的工作你自己一套使职班子想干啥就干啥,连中书门下都排斥在外,现在为什么要统筹我

之前宇文融把括田括户当作一个专项任务从朝廷行政体系当中分离出来,作为自己的私人领域进行管辖,继而扩展到整个朝廷财政管理范围,监察与财政全都掌握在手中。

张岱搞的就是把针对妇孺的救济作为一个项目从整体的赈灾工作中分离出来,同样也是为了方便自己单干。如果要完全接受宇文融的领导,他干脆直接捐款不行吗

他这个计划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因为妇孺群体在传统的官方赈灾工作当中属于不能完全兼顾覆盖的群体,所以就算是他把这一部分钱捐出去,这一群体在灾害中的处境也不会有显著的改善。

除非朝廷会针对这十万贯钱的用途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且设置相关的法度进行监管,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顶点小说 . www.guangyi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顶点小说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